金融信息
推荐平台

银行防诈骗:“不听,不信,不转账”

      防诈骗案例

  案例1:陌生电话通知中奖让客户汇8800元

  被工行人员成功识破

  2017年10月,工行渝北碧津支行接待了一位老年客户,称要汇款8800元给儿子。大堂经理将其引导到填单台填写汇款单据,因视力不太好,老人拿出手机让大堂工作人员为其念短信内容。读短信时大堂经理发现收款人姓与汇款人不一致,且卡号为外地卡。出于职业敏感性,就询问客户儿子的姓怎么与他不一样,老年人支支吾吾,一会说收款人是侄子,一会说是认识的人。出于保护客户资金安全的考虑,大堂经理将老年人引导到休息室,叫来其他工作人员耐心劝导,为其讲解金融安全知识。经工行人员耐心劝诫,客户终于讲出,原来是接到一个电话,称其中了奖,但是需要先交公证费才能领奖。由于客户平时偶尔也有买彩票的习惯,故信以为真,准备向其汇公证费。听了工行人员解释后,客户幡然醒悟,连声道谢。

  案例2:客户被“公安电话”吓蒙

  工行网点保安及时“点醒”客户并阻止转账

  2018年7月6日晚上八点,一名中年女客户神色慌张走进工行渝北财富广场支行自助区,一边接听电话一边慌乱地在ATM机上操作,电话那头传来说普通话的声音,像是在指挥该客户。现场网点巡视的保安见情况异常,立即上前了解情况,但客户一直在听对方电话对保安不予理睬。保安根据经验判定客户可能被骗了。为慎重起见就先强行将客户卡退出,并耐心询问客户是否认识对方,告知客户不要轻易向陌生人转账。经过保安一番劝导,客户才说她在家里突然接到“公安机关”电话,称其通过医保卡盗取了国家医保基金,涉嫌严重犯罪,为洗脱罪名,须按“公安机关”指示,到银行办理转账汇款,将保证金转入“国家安全账户”。

  工行保安当即断定这是诈骗无疑,就告知客户公安机关不会简单的以打电话的方式告知客户涉嫌犯罪,更不会提供所谓的“安全账户”要求客户转入钱款,客户一定是受骗了。为打消客户疑虑,防止客户再次向对方汇款,该保安协助客户进行了报警处理,最终警察到来,客户放弃汇款,避免了资金损失。
 

      案例3:小儿为打游戏“偷”父母卡绑微信

  家长卡上钱被“蚂蚁搬家”找工行求助

  2018年7月18日中午,一对中年夫妇来到工行两路支行,称卡内资金无故流走,已持续数月,每笔金额在千元以内,想请工行解释原因。

  支行值班经理及大堂经理一边安抚客户情绪,一边客户其提供银行卡及证件为其查询卡内资金具体流向,发现对方均为财付通(时下最流行的移动支付平台之一,即微信)。可中年夫妇说,他们根本不会操作,微信也从来没绑定过银行卡,并把手机微信拿给工行人员看。估计客户对网络支付常识不熟悉,值班经理就主动上网查询财付通官方电话,打电话查询每一笔支付金额,然后再一一告知客户。客户依旧表示茫然,值班经理便提供各种可能性让其回忆。最终,客户说自己的小儿子爱打游戏,且痴迷网络游戏,之前也问父母要钱买装备,但困惑的是卡一直在自己手里,钱却被扣走。

  工行人员就向他们解释,小儿子只需要知道他们的卡号、密码、银行预留手机号的验证码、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就可将他们的银行卡绑定到小儿子自己的微信上,然后设置微信支付密码,就可进行网络消费了。客户知晓后,慌乱失色,不知如何可好,想马上改密码以阻止小儿继续网络消费。工行人员称光修改密码不得行,必须换卡,注销原有银行卡,重新开立银行卡。工行人员并告知客户不能再让儿子知晓新的卡号和密码了,同时也不能将手机随意给小儿玩耍,以防绑定再次发生。离开时,工行人员再次嘱咐客户注意事项,并拿给客户一些关于网上银行、网络支付的安全知识宣传资料。

  案例4:国外要邮寄70万美元现金

  客户想汇3000美元快递费被工行阻止

  2018年12月27日下午,一位五十多数的女性客户前往工行马王坪网点咨询办理外汇汇款的业务,希望汇出3000美元至境外某公司工作人员个人账户。经工行人员详细了解汇款具体用途。客户说她的一个朋友,在北京旅游时认识的,从事海上石油钻探工作,马上要接收一笔70万美元的劳务费,以快递从英国邮寄现金回国。该朋友因在海上作业,无法操作,请求她通过汇款方式支付3000美元快递费至境外。工作人员当即断定该笔交易肯定是电信诈骗,耐心说服客户停止汇款,避免客户损失财产。

  工行提示:

  “不听,不信,不转账”,这是近期热播电视剧《天下无诈》的经典台词。近年来金融形势严峻,电信诈骗陡增。且诈骗对象尤其针对中老年群体。尽管电信诈骗,花样百出,但客户只需牢记“不听,不信,不转账”这一条,诈骗分子就奈何不了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信用帝 » 银行防诈骗:“不听,不信,不转账”

福州贷款找我们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