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征信服务行业市场发展基本情况调研
征信服务行业市场发展基本情况调研
1、市场现状分析
截至2015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征信共收录8.8亿自然人数据,有信贷记录的自然人人数为3.8亿,没有信贷记录的人多达5亿。所以,依目前来看,中国还存在大量的“零征信”、“弱征信”人群,这也意味着征信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在空间。
目前,征信市场中除了央行和8家个人征信、132家企业征信之外,还有众多的大数据公司、反欺诈公司、各大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风控部门几近填满征信行业,市场中竞争风生水起,这意味着征信行业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商业市场大佬们的重视,国内的征信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必然会经历一个大批并购整合的阶段,最终生存下来的大军便可获得大局之势,征信行业的市场集中度现在虽然不高,但随着征信体系的不断完善,会往集中度不断提高的方向前进。
征信行业是一个敏感的行业,因为这个行业和个人信息、隐私密切相关,稍有不慎的话,就会出现严重的信息泄露问题。目前,征信市场并不完善,这个不完善,大体体现在政策保障、监管力度、隐私保护的相关法规、信用评级的标准、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监管和惩罚力度这些方面。
图:我国征信服务行业发展现状
表:央行授权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
表:132家企业征信机构中部分值得关注的公司
表:国内征信行业十大VC
2、市场规模分析
中国2016年实际征信市场规模仅261.2亿元,目前中国的征信市场规模与美国有将近10倍的差距,当然,10倍差距的另一面说明国内征信市场还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近几年,随着消费信贷和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征信市场规模的年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上,预计之后更会实现爆发式增长,年增长率最高可达30%。
图:2010-2017中国征信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统计
3、市场特点分析
征信市场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征信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刚需。国内市场因为缺失征信体系,导致众多的行业审核和风控成本增加,尤其是在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促进了征信和风控需求的增长,面对企业借贷行为在传统的方式下,可以选择担保公司或进行资产抵押,但是这些途径其实都变相的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而且随着消费金融的兴起,这些新兴的放款渠道是面向个人的,无法采用面向企业的传统方式,要实现纯信用贷款,如果没有征信的话,就无法解决高逾期率和坏账率等问题。所以金融行业的发展急需征信给予助力。
2)在征信行业,业务的第一步就是获取数据,征信市场得数据者得天下,然而大部分的企业征信数据和个人征信数据都收归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之中,民营机构只有拿到央行审批的牌照才有获取数据的机会,在政府支持征信行业市场化战略的前提下,以及政策加大对信息泄露的惩罚监管力度,征信市场获取数据的渠道有望扩宽。除此之外,数据的同质化,也是征信市场发展缓慢的掣肘。目前,市面上有三个数据库比较有意思:一个是支付宝的芝麻信用分,来源于用户的淘宝交易记录和行为数据;第二个是腾讯,来源社交数据。最后一个是前海征信,拥有平安集团的数据。除此之外,大部分的征信机构手里的数据大体雷同。
3)信用评估模型建立困难
现在大部分的征信公司,其实只是数据的集散地,并没有所谓实用的信用评估模型,因此导致目前征信行业提供的价值极为有限。互联网金融平台会给征信公司,提供一些借贷用户的信息,然后征信公司出一份《个人征信报告》。报告中,除了一些正常信息外,还有几个维度,比如,是否是公司法人、诉讼信息、各大电商是否购物等。征信公司能拿到的就是一堆原始数据,并没有做任何衍生和关联性,这些原始数据对于风控起的作用有限。而由于缺少征信模型,征信公司提供的服务只能算差强人意。但是研发出一个好的信用评估模型,又极其艰难。除此之外,建立起来的模型还需要花费很长的一段时间来进行验证,通常要放到一个5到10年的产品周期中观察。比如,房贷的周期是30年,车贷5年,没有跑完整个借贷周期,并不能判断这个模型的准确性。
4)产品不清晰,盈利困难
除了数据源不充分、处理技术不优秀,民间征信还面临产品落地场景不清晰问题。目前推出APP的征信机构本来就不多,而除个别月活跃用户过百万,其他月活量都不高,有些甚至在个位数。各家公司的产品没有竞争力,而想把公司手中的数据变现,就只能采取无论客户大小,均用“价格战”抢夺的方式。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征信管理处处长袁新峰,在《北京地区企业征信机构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指出,北京地区有40家企业征信机构,其中,有7家尚未实现业务收入,而40家机构净利润总共为-2558.17万元,总和为负。可见,大部分企业征信机构,活得并不宽裕。因为征信公司提供的价值有限,一些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开始采取一些“有意思”的方式来变现。比如,在全国招代理人,帮他们推销征信报告,利用牌照变现。个别征信机构夸大宣传,大量在异地发展代理业务,实质是“为了收取代理费,不惜损害相关主体权益”。这些行为,也牵动了监管的神经。央行要求各家征信机构如实上报自己线下代理情况,尤其是代理机构业务风险情况。而另一种隐秘的变现方式是——卖备案资质。目前,专门做这种备案交易的“中间人”已经出现,他们的服务范围包括,帮助企业申请备案,也能帮助购买已有备案资质的公司。报价是,北京地区征信牌照在100万以上,其他地区在80万左右。
4、市场技术发展状况
近几年互联网贷款行业迅猛发展,市场规模壮大,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其中互联网贷款行业已经显现的各种风险最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关注。一方面监管部门对互联网贷款平台出现的风险导致投资者损失的问题十分重视,另一方面互联网贷款行业也希望有一套具有公信力的评价机制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社会对信用评级寄予厚望,希望通过对互联网贷款平台开展信用评级以净化互联网贷款行业。
目前,针对互联网贷款行业开展评级的机构很多,既有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也有国内知名评级机构,还有没有牌照但对行业具有深入研究的互联网贷款第三方平台和学术研究机构。目前,各机构参与互联网贷款信用评级的现状如下:
1)惠誉评级
2014年8月,作为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评级公司加入P2P 互联网贷款信用评级的行列,成为P2P 借贷行业评级的第一家主流评级公司。考虑到P2P 网络借贷公司有限的经营历史,惠誉目前对行业内的P2P 网络借贷公司评级为投机级。
2)大公国际评级
2015年1月,大公国际旗下的大公信用数据有限公司,发布了互联网贷款黑名单和预警名单,标志着大公国际进入网贷平台评级的行列。不过,由于国内众多知名和大平台被列入打工的预警名单和黑名单,其评级标准随即引起争议。
3)互联网贷款第三方机构和学术研究机构
伴随着互联网贷款行业的蓬勃发展,国内的互联网贷款第三方平台和学术机构的开展的互联网贷款信用评级也是如火如荼。截至目前,公开指标体系并正式发布评级结果的机构至少在5家以上。从反响来看,第三方平台和学术机构的评级结果,似乎更受到平台和投资人的欢迎,影响力逐渐上升。究其原因,可能是第三方平台和学术机构跳出了传统评级机构的指标体系框架,根据互联网贷款行业的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设置指标,因此信用评级结果更容易让大众特别是款项出借人接受。不过,第三方评级没有牌照,并且存在评价体系不严谨、公信力不足的问题,有时也产生争议甚至引发诉讼。
不可否认,尽管互联网贷款信用评级引起的争议较大,但积极开展互联网贷款平台信用评级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出台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明确支持具备资质的信用中介组织开展互联网企业信用评级,增强市场信息透明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