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银行业特别是中小银行风险事件引起广泛关注。11月6日,国务院金融委第第九次会议召开,再次提出要重点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并首次提出从根源上解决中小银行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中小银行整体发展情况如何?个别银行风险事件处置怎么样?网贷机构出清进度以及下一步计划是什么?监管部门对助贷机构的监管方向和态度是什么?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下一步有哪些打算?
11月12日,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肖远企,办公厅副主任虞云,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副主任刘志清,城市银行部副主任刘荣以及农村银行部副主任纪艳梅6位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媒体发布会对上述问题一一解答。
风险整体可控,已掌握所有风险情况
11月12日,银保监会发布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银行业总资产规模为284.67万亿元,同比增长7.69%;总负债为260.79万亿元,同比增长7.20%;不良率为1.86%,拨备覆盖率为187.63%,资本充足率为14.54%,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85%。
刘志清表示,总的来看,银行业继续保持平稳运行的态势,业务规模增长更加合理,结构进一步优化,银行体系应对外部冲击的弹性增强,风险总体可控,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总体稳定,机构今年继续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前三季度共处置不良贷款1.4万亿元,同比多增1765亿,”刘志清介绍称,多项相关指标向好,高风险的影子银行业务继续下降,特别是监管套利的通道业务得到进一步压缩。
肖远企也表示,我国银行业整体上经营稳健、风险可控,经营和监管指标处在合理区间,部分指标远远高于监管要求。与此同时,肖远企介绍,确实有个别机构因各种原因有些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是和经济周期有关系,和机构自身经营、治理缺陷有关系,在发展的过程中,追求大、全、快。
“关键是现在我们已经非常清楚的掌握了整体的风险、单个机构的风险和不同领域的风险,作为监管部门非常清楚,知道风险水平有多高,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同时针对这些风险采取了一些措施,这些措施正在减小,有的成效非常快,”肖远企强调,此外,监管部门在防范和处置风险上非常有信心,手段也很丰富。
如近段时间陷入风波的营口沿海银行和伊川农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称,这属于偶发性事件,主要是因为谣言造成的,在各方配合下,目前两家银行已经恢复正常经营状态。“银行业属于敏感行业,希望媒体客观理性报道,尽量不要哗众取宠,更不要妖言惑众,”刘荣表示。
在风险银行的处置手段方面,刘荣表示,理论上看,银行化解风险的方式是多层次的:一是银行调整自己,自我消化,通过补充资本,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重组;三是收购兼并;四是借助外部力量接管,如包商银行;五是破产,但这种方式在国际上都较为少见,因为银行的牌照还是有价值的,大部分都是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
肖远企称,目前银行资本补充的渠道是畅通的,银保监会与央行、证监会会有统一安排,对银行发行资本补充工具进行综合性审批,让银行自己决定选择何时、在何种市场发行资本补充工具,并加快银行资本补充工具发行的审批速度。
网贷机构处置以出清为目标、以退出为主要方向
数据显示,网贷专项整治工作启动以来,全国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持续收敛,网贷领域风险形势发生根本好转。截至10月末,全国纳入实时监测的在运营机构数量已降至427家,比2018年末下降59%;借贷余额比2018年末下降49%,出借人次比2018年末下降55%;行业机构数量、借贷规模及参与人数已连续16个月下降。
“中央高度重视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要求坚决彻底持续开展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打好攻坚战,同时要研究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长效机制,”李均锋表示。
李均锋介绍,下一步,网络借贷专项整治的目标清楚、方向明确、手段多样,将以出清为目标、以退出为主要方向、以“三降”为主要抓手、以依法合规的分类处置为主要手段,争取一段时间内,完成网络借贷专项整治阶段性任务。
“对停业的机构,要加快资产的处置力度,特别是要建立依法公开公正的办案机制,让投资者了解具体情况;对退出机构,则要按照明确时间表切实退出,兑付投资者;对没有介入实时监测系统的机构,限期停止发新标,限期退出市场;对于在线运营的427家机构,年底之前每家都要完成分类处置的路径,一些资本实力强,具备一定金融科技基础及良好内控能力的机构,推动其主动转网络小贷公司,个别符合条件的也可以转消费金融持牌金融机构。”
助贷业务持开放态度,银行应掌握核心业务
对于外界非常关注的助贷业务监管方向,肖远企介绍称,监管部门正在密切关注助贷业务的经营情况,包括交易对手等。
“现在有一些银行机构,第三方机构或者金融科技企业,与助贷机构有一些资金和技术合作,包括小微企业贷款等,各取所需。一方面,监管部门对这方面还是比较开放性的,允许在业务经营方面有些创新,”肖远企表示。
另一方面,肖远企也同时强调称,银保监会也密切关注“助贷”业务的潜在风险,比如科技安全风险、KYC风险、信誉风险等,“不管是什么业务,银行必须将核心业务掌握在自己手中,比如合规、风控等。”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出现新情况,六方面完善
今年以来,为破解民企、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各家银行都在发力普惠金融,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和成效。不过,同时也带来一些争议,李均峰介绍,当前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市场争论的问题主要聚焦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小微企业信贷高速增长的态势是否可以持续;二是各类银行机构在小微金融市场中能否形成差异化竞争;三是小微企业降成本目标是否能尊重市场规律;四是小微金融爆发式增长的风险是否可控;五是小微金融的激励机制是否能够有效的传导落地,落实到基层。
对此,李均峰表示,监管将从按照问题导向及时调整完善监管举措,下一步,将主要从以下六方面着手完善和调整:
一是坚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商业可持续的根本原则,下一步要建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不能搞一阵风和运动式,长效机制的建立,要从外部推动转变为自身机制上解决,银行愿意做、敢做;
二是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百行进万企”工作,银保监会前期在五个省开展了相关试点,11月2日正式发布通知,希望利用5个月的时间倡导所有银行开展银企对接工作,主动对接企业,使得银行主动作为,深入基层,了解辖区内所有小微企业的金融序曲,形成银企的良性互动;
三是落实好对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监管政策,目前银保监会正在制定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现在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原来对银行过多运用增长指标、量化指标,下一步要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综合评价,使商业银行能够实现差异化的竞争,对不同银行提出不同的要求;
四是引导银行改革小微企业贷款方式,特别是注重提高信用贷款比重,减少银行贷款对抵押品的依赖,合理设置贷款期限,完善续贷制度,提高贷款周转效率,特别是加大对首贷户的挖掘和服务,把蛋糕做大,不要对小户过渡授信;
五是进一步加大对不规范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严肃整治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不合理收费、违规收费、变相转嫁费用等问题,立查立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六是优化外部环境,推动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财税支持力度,推广地方政府综合化信用信息服务的经验,推动加快建立跨部门的信息整合和共享机制,推广地方政府开展综合化信息服务的先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