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正日益面临来自各大互联网平台的围猎。
2019年起,互联网公司掀起了争夺消金牌照的又一轮高潮,先后有百度通过度小满、阿里通过微博曲线布局,小米、平安也相继获批成立消费金融公司。
目前,各大互联网巨头已初步瓜分战场。除了京东白条、花呗、微信分付,百度有钱花、美团月付、苏宁任性付、滴滴信用付、唯品会唯品花、携程拿去花等互联网巨头们的布局业已初具雏形,拓展多元消费场景,品尝了垂直客群红利。
这类信用付产品实际上就是虚拟信用卡,就服务而言和银行信用卡并无不同。由此一来,如何加固持卡人消费习惯,对抗来自花呗、美团月付等平台的挤出效应,成为摆在银行面前的一大难题。
事实上,探讨银行、互联网平台和消金公司之间的关系,与其仅仅局限于简单的竞争,不如关注基于开放生态圈的合作共赢。因为,在内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以一家之长的“竞技”,不如众家之长的生态共赢更能为企业与消费市场带来长远且繁盛生长。
不同机构主体间的流量、资金和技术存在差距,使得推动场景方、资金方、技术方等多方协作已成业界共识。具体来说,互联网平台坐拥大量流量,但缺乏低成本资金;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资金雄厚,却缺乏流量,大部分中小城商行还存在风控等技术短板;诸多消费信贷公司在技术方面各有优势,但在资金成本、客户结构方面处于劣势,逾期率较高。
在此背景下,助贷业务和联合贷款逐渐兴起,成为小贷公司重要的业务组成部分。不少在资金成本和监管牌照方面存在劣势的消费金融机构选择扬长避短,纷纷主动退让金融战场,留守科技阵地。
科技方面,小贷公司通过搭建开放平台,对外向银行等机构输出技术能力,包括系统搭建、信贷管理、风控决策,以及潜在用户获取等一系列技术服务。简单看,就是既不提供资金,也不提供担保,将主动管理留给专业金融机构,大力发展贷款撮合业务,从而收取居间费用。
流量方面,银行自建场景难度较大,更多以合作形式开展。包括利用互联网企业流量入口和场景优势,通过大数据精准引流;在产品创新方面,与互联网企业深度融合,开发在线嵌入消费场景的消费金融产品。
此类强调场景合作、科技赋能,和风险控制的参与者往往能够迅速提升市场份额。可以预见,在新一轮机遇和挑战的洗礼之下,银行、互联网巨头和消金公司三足割据争霸的局势可能不会重现,取而代之的,或将是开放生态圈下的同台竞技与合作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