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0)》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拥有消费金融牌照的机构有26家,这26家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达4988.07亿元,同比增长28.67%;贷款余额4722.93亿元,较上年增长30.5%。
与此同时,消金公司的半年报陆续披露。面临疫情的影响和利率上限的调整,我们看到,消费金融的增速放缓,座次得以重新调整。
在这背后,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哪些机构资产质量最高,哪些机构利润增长最快,哪些机构在看似稳定的背后暗含隐患,哪些机构的业务模式最受考验……
消费金融仍然有足够的利润空间,而那些资质较差的次贷客群本就不该是消费金融的服务对象。
在他看来,民间借贷利率新规后,原本民间借贷的客群向消费金融机构迁移,短期内可能出现逾期坏账,但是从长远来看,对金融机构还是利好。未来金融机构自有资金的利用率将得到提升,进一步节约公共资源,实现强者愈强的局面。
融资成本最低:
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
随着民间借贷利率红线的大幅下调,消费金融公司利差收窄,按说融资成本也应该下降,由于受疫情影响,企业风险暴露增加,不少机构的融资难度不降反增。
除了头部机构,我们已经停掉了与其他消费金融司之间的同业拆借业务。”在这种情境下,低成本、多渠道的融资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上半年,招联消费金融以70亿元金融债发行规模、3.04%最低发行利率,刷新行业纪录。
从业绩表现来看,2020年上半年,招联消费金融实现营收60.23亿元,同比增加30.76%;实现净利润5.78亿元,同比减少18.56%。尽管净利润出现首次下滑,但在同业中依然保持领先地位。
此外,马上金融以优先A档票面利率3.5%,创下了今年以来持牌消金机构ABS产品发行利率新低。
正如在某信托公司资产从事证券化业务的人员所说,虽然利率下行导致消费金融公司短期内业务量萎缩,但是从长期来看,其底层资产的质量将得以提升。
净利润增长最快:
杭银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
突发的疫情使得消费金融公司的线下业务首当其冲,也促使金融机构加快了线下向线上的转型。比如,捷信裁撤大量线下网点,招联金融彻底关停线下大额业务……
尽管如此,净利润增长最快的,依然是主要依靠线下团队作业的公司。
杭银消费金融创下上半年最高增幅。截至2020年上半年,杭银消金实现营收8.86亿元,同比2019年同期上涨224.50%;实现净利润0.93亿元,同比2019年同期上涨244.40%。
在客群定位上,杭银消金一直主做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在编在岗客群,今年以来延伸至至电信、烟草等央企、大型国企。
此外,主打线下模式的长银五八消费金融,2020年上半年也实现营收214.79%的增长,而其2019年同期净利润为-0.156%。如果说杭银、长银五八消金的快速增长是由于上一年系数较低,在头部持牌消金中,兴业消金一直保持着线下黑马的地位。
2019上半年,凭借线下大额业务,公司业绩反超马上消金,冲至持牌消金的第三名。截至2019年末,公司线下业务贷款余额为 298.02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8.58%;线下业务贷款余额在总贷款余额中占比为 86.99%。
疫情期间,公司业务同样受到冲击。2月份其不同城市业务量缩减了40%-60%。如今随着疫情过去,业务逐步得以恢复,在对逾期和业绩的严格把控下,兴业消金交上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2020年上半年,兴业消金实现营业收入29.62亿元,同比增加41.86%,净利润5.32亿元,同比增加20.36%。虽然与此前超过100%的复合年增长率相比增速有所放缓,但在消费金融净利润普遍下滑的上半年,其表现引人瞩目。
不良贷款率最高:
华融消费金融
消费金融公司风险整体可控,但不良率和风险拨备有所走高。据中信证券报告中测算,2019年末消费金融公司平均不良率为2.63%。
以唯一一家披露2020年不良率数字的捷信消费金融为例,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公司不良贷款率为3.79%,而2019年同期这一数字为3.60%。
其中不良率最高的当属华融消费金融。据合肥百货2020年半年报披露,报告期内华融消费金融的投资损益为亏损193.20万元,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华融消费金融2020年上半年约亏损0.084亿元。2019年,公司亏损额高达2.631亿元,在持牌消金机构中排名垫底。
此外,截至2019年上半年,华融消金不良贷款率5.82%,贷款拨备率8.74%,这一数字,在已经披露业绩的持牌消金中堪称之最。而同期招联消费金融的不良贷款率为2.08%。
公开资料显示,华融消金自2017年至2019年6月,通过诉讼方式对逾期贷款进行追讨,并对账面不良贷款进行出清,累计出表核销金额达5.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不良贷款的出清,一方面造成公司利润下滑,另一方面,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企业将卸掉经营包袱,实现轻装上阵。
最“安全”也最“危险”:
锦程消费金融
当下信用贷款遇冷,抵押类贷款撑起了消费金融的半壁江山,而最好的抵押资产非房产莫属。在持牌消金中,湖北、中银、锦程都是房抵贷的玩家。
以锦程消费金融为例,截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9亿元,实现净利润 0.65亿元,同比下降16.7%。公司90%的放款都是通过二抵。
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房抵业务由于有等价物做担保,逾期相对可控,一般也很少追查真实用途。据裁判文书网披露文件显示,锦程消金发放的房抵贷业务资金或曾流入楼市。
此外,就在2020年6月,四川银保监局发布处罚信息公告称,锦程消费金融因贷后管理不到位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罚款40万元。锦程消金因此成为2020年首家被处罚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房抵业务是一块肉,也是一颗雷。如果房价不保持继续上涨,这类业务的真实逾期值得关注。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未来还应该完善多元化的产品体系。
最受利率下行考验:
北银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
在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大多机构持缩量、观望态度,此时拥有稳定线下作业能力、以及拥有线上自营产品和场景的平台,将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包括中邮、河北幸福、北银、包银、哈银、金美信、华融等在内的大多数持牌消金,都是通过助贷或联合贷实现业务增长。
比如,哈银消金2019年净利润1.067亿元,同比增长113.4%;幸福消金营业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171%,净利润约为0.50亿元,而2018年这一数字仅为-0.13亿元。二者都是依靠助贷业务,营收实现三位数的增长。
如今面临利率下行,消费金融公司和头部互联网平台的合作最先缩减,这对于缺乏自营产品和场景掌控能力的平台来说,将面临很大的考验。
中邮消金当下正在依靠股东方邮储手机银行获客,金美信和幸福消金等均有自己的线上场景,哈银、杭银均有自己的线下团队,而晋商、北银等消费金融机构,完全依赖线上展业,且至今尚未正式推出自己的线上自营产品,很容易形成被动局面。
最受业内关注:
平安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阳光消费金融
2020年以来,平安、小米、阳光消费金融的接连开业,不断改写着行业生态。
“金融+科技”的战略,使传统金融机构面临竞争压力。平安消金开业后推出了“平安小橙花”,主打以“贷款+支付”为核心的智能钱包功能;此外,平台与宜家家居及全家达成合作。而不久前刚刚揭牌的阳光消金,将打造全线上消费金融业务平台。
另一方面,小米消金将以线下场景为主攻方向,此前陆续接触了骑呗、丽人贷在内的场景。其内部人士表示,平台目前正通过房地产公司、学校、汽车金融公司等线下渠道获客,直接给C端授信。
截至2020年上半年,小米消费金融营业收入343.9万元,净亏损906.9万元。资产总额15.105亿元,负债总额1960.4万元,净资产14.9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