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期收入已无法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消费金融行业随之迎来前所未有的增长。近日,由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发布的《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消费金融公司作为发展普惠金融的中坚力量在市场上表现越来越明显。
根据麦肯锡的数据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城市中产阶级及以上占比将大幅度提升,预计2022年达到81%,其中三四线城市中产阶级将成为未来占比增长最快的群体。在这样的发展大趋势下,能快速抢滩登陆、获取第一批人口红利的金融科技公司,势必将成为下一轮消费金融角逐中的胜利者。
有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78%,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个百分点——消费在经济贡献中的占比正逐步上升。随着居民消费的提升,与之匹配的消费金融业务也迎来了蓬勃发展。仅消费金融部分,规模已由2010年1月的6798亿元攀升至2018年10月份的8.45万亿元,占境内贷款比重由1.7%上升至6.3%。
招联消费金融公司相关人士表示,不断开发消费新场景并嵌入金融服务将是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发展方向。而通过科技手段提升风控能力有望成为消费金融公司的“护城河”。
马上消费金融CTO蒋宁表示,在供给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消费金融公司仍大有可为。首先是用户对分期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分期的人群越来越年轻化,而且提前消费正逐渐成为年轻人生活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消费金融支撑了从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向消费模式发展的演变。其次是随着技术环境越来越完备,中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位居全球首位,金融的可获得性有了较大的提高,所以贷款改变生活越来越容易,预计未来该趋势还将加速。
中邮消费金融总经理余红永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中国目前消费金融的整体渗透率仍然有提升空间,消费金融市场的拓展空间依旧广阔。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还观察到,捷信、中银、马上及兴业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近些年也正在通过加大科技与场景的投入力度,开发出了各类适合消费者的金融产品,弥补了传统金融机构所覆盖不到的领域。从市场主体看,获批的消费金融公司目前为23家,23家消费金融公司中主要出资代表还是传统商业银行,这一方面源于传统商业银行挖掘消费金融领域的能力较强,另一方面以持牌的捷信消费金融及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电商背景为代表的消费金融公司以及众多的网络小贷牌照共同组成了主体多元的消费金融市场。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教授李稻葵表示,随着中国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增加、消费贷款在贷款总规模盘子中比重增加、消费贷款中房贷、车贷等中长期贷款比重降低,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凭借其自身优势大力拓展与商业银行错位发展的无抵押、无担保消费贷款,使无抵押、无担保消费贷款在整体消费贷款中比例大幅上升,消费金融公司将迎来万亿元蓝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