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银保监会批准设立的首批四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之一,捷信从用户周转资金或分散经济压力的需求出发,长期与VIVO,华为等主流手机品牌进行良好合作,并与迪信通、苏宁等零售商建立了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通过不断优化产品服务和合作资源布局,对消费者日益增长的3C产品升级需求做出快速响应。
捷信持续发力中国3C分期付款业务,既符合当下国内3C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也能针对国内用户不断增长的消费升级需求及时做出调整和变化。随着垂直场景下交易规模的持续增长,未来消费金融服务加速向细分场景渗透已成为大势所趋,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实现线上与线下深度联合,植入线下细分消费场景为消费者提供相应的消费金融产品,进而满足这一部分未被传统金融机构所覆盖的长尾人群日益增长的购物需求。据《2018年埃森哲中国消费者洞察系列报告:互联世界,智能生活》显示,近十年来,智能手机一直占据着数字消费市场的核心位置,对手机的高度依赖,使得超过70%的消费者两年之内会更换手机,其中,在二三线及以下城市,有60%的消费者表示会在更换手机时考虑使用消费分期产品,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在人数和市场规模上以绝对量级领跑全球的数字化消费市场来说,无疑意味着巨大的消费潜力。
消费转型大势所趋
中国消费金融市场正在逐步由传统的耐用品消费领域向以3C产品为代表的新兴消费形式转型,而面对正在转向消费型经济的中国市场,普惠金融的出现恰好弥补了消费领域金融支持手段少、消费者无法熨平当期收入和持久收入差异等缺陷。据《2018年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指出,随着大规模工业化阶段的完成,温饱型消费支出逐渐饱和,传统行业供给过剩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这种供需的不平衡性、不充分性正在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掣肘。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和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因此尽管目前中国人均GDP已突破8800美元,国内市场消费升级仍面临一定的梯度。
一方面,由于网络购物等线上规模不断扩大,线下网络体验逐步兴起,线上购物+ 线下体验逐渐成为新的消费模式,各种服务消费增长迅速;另一方面,由于广大农村地区、落后地区对家电耐用消费品及手机等电子产品仍然需求巨大,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消费金融公司深耕线下包括3C产品在内的细分场景,正在成为嫁接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和供给的桥梁,对于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覆盖多元消费需求
捷信发力3C消费金融市场,能对消费者不断升级的多样化、个人化、定制化消费需求实现精准覆盖。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个性化、定制化需求带动商品多样化指数提高,小众、利基市场的巨大潜力亟需开发,直接构成了后工业化时期宏观经济增长和微观企业主体利润的主要来源。消费金融通过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并与消费特定场景紧密结合,不仅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更由于其具备审核快、授信灵活等特点,能对消费者的即时需求及潜在需求进行满足。
通过布局多元化用户场景,发挥已有的技术优势,消费金融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从而更好地对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进行满足。《2018年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指出,消费金融通过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并与消费特定场景紧密结合,不仅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更由于其具备审核快、授信灵活等特点,能对消费者的即时需求及潜在需求进行满足,通过对线上线下多元化用户场景进行布局,帮助他们通过基于当期收入和持久收入做出合理决策,在持久收入的合理预期中实现个人效用的最大化,最终切实感受到消费金融为他们带来在生活品质上的提升。
在线上,捷信金融App自2017年推出以来注册用户已超过2300万,通过不断优化升级,目前消费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App直接进行贷款申请、贷款信息查询等多种自助服务,与此同时,捷信还为合作伙伴打造了专有的捷信金融商家App,便于与合作伙伴进行交流与管理。
在线下,截止至2018年9月,捷信在中国的业务已覆盖29个省份和直辖市,312个城市,服务的活跃客户超过1,400万。值得一提的是,捷信直贷(ALDI) 在线下销售战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方便合作商户的操作与管理,捷信从技术上对办单流程进行优化,极大的提高了商户的办单效率。未来,通过利用科技和数字化工具打造自助办单平台,会有愈来愈多的消费者和合作商家感受到高科技为他们在办理3C消费分期业务上带来的便利。
由于消费金融公司所推出的这些普惠金融产品具有额度小,审批快,还款化整为零等特色,极大地迎合了时尚、年轻一代的消费心理和惯性,因此捷信在线下推出的3C分期付款业务,既促进了刚需家庭和传统改善型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也迅速为年轻人,公司白领,大学毕业生所接受。2018年7月,捷信的客户在店内了解到捷信有零首付、零费率的优惠活动,第一时间参与活动,申请捷信分期入手了一款2000多元的vivo 最新款手机,全程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并表示,“我觉得有很多打工的人跟我一样,如果没有捷信,肯定没办法现在就马上买到想要的手机,毕竟2000多块钱对我们来说还是有点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