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8年上市公司年报陆续公布,越来越多的消费金融公司去年业绩也随着母公司报表浮出水面。根据第一财经记者梳理,2018年持牌消费金融净利润开始分化,营业收入均处于大幅度增长趋势。
捷信消费金融重新登上榜首,2018年净利润达到14亿元,同比增长了37%;马上消费金融净盈利8亿元,同比增长38%;招联消费金融净利润为12.5亿元,增速放缓,仅为5%。而华融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净利润全线下滑,同比减少了50%以上。
“净利润分化是行业的常态,一些消费金融公司前期发展较快,但是风险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也存在合规的隐患,随着监管趋严,在去年呈现了出来。”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不过记者注意到,已公布数据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去年营业收入与上年相比全线增长。例如,海尔消费金融营业收入同比增速达413%,河北幸福消费金融营收增速也超过了400%。
业绩分化加剧
虽然2018年营收普遍激增,但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却上演了一出“冰与火之歌”。
捷信消费金融2018年年报显示,公司总资产逼近1000亿元,为991亿元,同比增长12.73%;负债总额887.06亿元,同比增长12.41%;所有者权益103.7亿元,同比增长13.56%。2018年净利润14亿元,同比增长36.56%。
从2010年开业起,捷信消费金融选择服务二三线城市的线下场景,2018年进一步下沉。截至2018年底,公司业务已扩展到29个省(直辖市)共计312个城市,销售点25.33万个,同比增长6.67%,贷款余额为898.35亿元,同比增长15.29%。
另一家净利润增速在30%以上的头部消费金融公司是马上消费金融。其母公司重庆百货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马上消费金融总资产为402.62亿元,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82.39亿元、净利润8.01亿元,与前一年相比,分别增长76.6%、38.6%。
“马上消费金融围绕零售主业融合‘金融+科技’,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持续推动个人消费贷款服务智能化,注册用户超6000万。此外,公司技术提效,上线了自主研发的智能客服机器人。”重庆百货称。
净利润增速最高的“黑马”要数海尔消费金融和中邮消费金融,2018年海尔消费金融净利润约1.4亿元,是2017年的3倍,中邮消费金融净利润为2.03亿元,同比增长198%。
“业绩快速增长是基于对消费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判断,打造‘强科技+重风控+优服务’发展特色,通过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一系列前沿技术与消费金融业务深度融合,提升金融服务的主动性、风险控制的有效性、业务运营的安全性,场景进一步下沉,覆盖更多的长尾客群。”日前,中邮消费金融总经理余红永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不过,几家欢喜几家愁。招商银行子公司招商永隆银行与中国联通旗下中国联合网络通信共同出资设立的招联消费金融2018年净利润为12.5亿元,同比仅增5%,增速大幅放缓,其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速达250%。
2018年华融消费金融净利润更是下滑了98%,中银消费金融净利润下滑59%,苏宁消费金融净利润下滑80%。
此外,河北幸福消费金融还处于亏损状态。数据显示,2017年该公司亏损3630.44万元,2018年依然亏损1300万元。
不良率与合规的隐忧
不良率有多高?这是一个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高管们不太愿意回答的问题。
3月28日,捷信消费金融披露的数据显示,2018年公司发放贷款846.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3.98%,拨备覆盖率150%,资本充足率为11.35%,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为10.43%。
根据2017年年末数据,6家消费金融公司公布了不良贷款率,除了中原消费金融较低之外,其他5家均在3%左右,捷信消费金融和马上消费金融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3.82%和3.18%。不良率低于3%的有锦程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和兴业消费金融,分别为2.72%、2.97%和2.11%。
“消费金融公司的客户主要是不够银行资质或者在银行额度之外需要更多额度的消费者,客群从前几年的二、三线城市继续下沉。行业的风险与银行信贷相比肯定是高了不少,不良率在4%~8%之间都属于正常范围。我们更在乎的是资产质量的变化与客户群体的信用。”一家消费金融公司的高管对记者表示。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行业也面临较大的合规压力。2018年多家消费金融公司遭罚。例如,2018年1月,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官网显示,海尔消费金融被罚款10万元,原因是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5月28日,杭银消费金融因信贷管理不审慎并形成风险,被处以50万元罚款;中银消费金融连吃三张罚单,其中,9月26日被罚150万元,原因在于,借款人收入情况贷前调查未尽职、未严格执行个人贷款资金支付管理规定、未采取有效方式跟踪检查贷款资金使用。(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