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23日举行的“2016新浪金麒麟论坛”上,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直言,近两年中国的银行信贷结构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蜂拥至各级政府放贷,房地产也成为信贷的主力军,实体企业融资却非常困难。
于学军表示,至8月末全国地产业的贷款大概是24.8万亿元,同比增长24.6%,占比达到24.1%,以房地产做抵押的贷款占整个贷款的比重超过15%,两项合计应该在39%以上。
房地产贷款、地方政府融资一路畅通无阻,与之相反的则是实体企业融资困难,新增贷款对实体企业的放贷极不乐观,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想要拿到银行贷款更是困难重重。
一部分央企、少部分行业龙头企业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优势企业,融资占有一定的优势,而大部分的中小企业,甚至包括一些陷入产能过剩行业的大型企业,不仅新增贷款困难,就连保住原有的贷款也很难。
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由于中小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更大,银行出于自身发展的考量,选择疏远部分实体企业,最终使大量中小微企业陷入了融资难、融资贵的境地。
当然,这样的情况不会永远得不到改善。监管部门已经开始着手干预信贷流向。一方面,有关部门约谈主要商业银行,对信贷投放结构进行窗口指导。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出台政策,严禁信贷、理财资金违规流入房市,并加大了对违规银行的处罚力度。
其实银行出于自身发展考虑而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无可厚非的,而且房地产带来的信贷投入很大程度上对于国家其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有利于稳住经济增速。但是这种结构分化明显的信贷投放结构是不可持续的。随着经济逐步发展以及新兴产业的加快成长,信贷投向结构必定将优化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