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银行贷款从业10余年的客户经理,从自身实际工作出发,着重从几个层面分享银行消费贷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限于水平,欢迎指正。先聊一下贷款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中介究竟有没有用,他们的具体作用在哪儿?
一:贷款中介的意义
日常工作和网络问答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贷款中介到底有没有必要存在?
中介:主要是一种经纪撮合行为,对标了俩个客群之间的联系。生活中很常见,像娱乐圈(经纪人)、拍卖行、股票基金经理、房产中介、职介(猎头)、婚介(相亲节目网站)、黄牛(票务)、三方咨询公司等都属于中介。
很多人对于中介机构很反感,对他们服务质量和中介费用颇有微词,但实际生活中往往又离不开他们。比如买房者,很难挨门挨户的自己找房源。这里就体现了中介服务的四大板块:
信息不对称行业专业化服务内部资源和渠道灰色操作空间今天就以这四方面为模版来分析下贷款中介在生活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贷款中介作为金融口的一项中介服务,很有其代表性
1.信息不对等
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行业全才逐渐不存在。金融业的发展也日趋成熟,各端口也越来越完备、越来越细节。虽说信息时代使社会透明度不断提高,人们获取贷款的渠道更加方便简单。但是信息不对等亦然是横亘双方之间的鸿沟,贷款以其品系复杂、产品繁多、受众群体广泛而更加凸显。
国内现有银行4000多家,仅以北京为例就多达153家,贷款业务常规化的银行不下三五十家,个人很难去筛选出如此多银行。即便费尽周折挑选出了各家银行,他们各自的产品也不一而足:抵押经营、抵押消费、企业税贷、企业票贷、个人信用贷、个人分期业务等等。而各产品的费率、期限、还款方式、进件材料、进件方式、审批差异、客群准入以及签约形式和作业网点分布更不是一朝一夕能统计出来的。即便真做表统计了,也没什么用,因为贷款产品是随政策及时更新调整的,受限于国家也受限于银行。优惠费率可能一个月也可能半年;新出的口子长的几个月,短则几天;三月份批得贼好,五月产品就停了。总之信息不对称依然是天然的壁垒。2. 行业专业化服务
隔行如隔山,金融业因其特殊属性对专业化的要求更高。同一系统不同端口之间云泥之别,业内人士也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业余人士更难窥门径。
例如抵押房产产权性质划分,抵押物的评定标准;抵押经营对企业经营的要求条件;抵贷不一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白名单客群如何划分;各家所需进件材料为何不同;财力证明、资产证明如何快速查询;征信报告简版和详版有何区别;贷后凭证如何处理?这都要求有过硬的知识和技能才行,哪些一知半解的不乏高谈阔论,真正操作起来难免手脚无措了。3. 内部资源和渠道
任何行业都有其内部通行的资源,也有相关联的人事关系。看似同等的条件,结果相差很多,而这种潜在的资源和渠道关系才是决定性的因素。
例如银行和机构的审批差异化;房产抵押如何提高成数,个人信贷怎么做到资金最大化;收入负债比不满足的情况下如何得当处理;相关领导签字的意义在哪里;银行拒贷后如何再次申请等。4. 灰色操作的空间
庖丁解牛不旦旦是对牛的全身构造足够了解,更多的是用刀的手法和技巧。试问一个戴着透视眼镜的人操刀解牛,也必不能圆转如意。贷款业务可操作的空间和方式即使不了解,亦必有所闻,这里不再铺开陈述。相关的问题可以私下沟通。
由此可以看出,贷款中介不但有其存在的价值,而且是非常有必要、有意义、有其生存空间和市场的。
当然,目前贷款中介乱象也是屡禁不止,相关法律法规限制不够完善,行业没有自律公约。像是胡乱收费、不当得利、巧立名目误导诱导客户、虚假承诺、违规包装、套路贷、循环贷欺诈客户、恶意诈骗银行及其他非法操作等行为时有发生。客户选择中介公司一定要选取手续合法、规模严整、运营正规、收费合理、专业度高、服务质量有保证的中介公司。谨防各种套路贷、黑中介。切实保证自身利益和人身财产安全。
二:贷款业务中银行的关注点
银行不是慈善家,是以盈利为终极目的的,所以他的任何一笔借款重心关注点都在还款上,如果风险测算不能按时还款,其他一切都可以不谈,抵押或信贷、费率高低、期限长短……都是建立在足额准时还款上的附属品。
无论哪种贷款、风险测算的俩大点:一是还款能力,二是还款意愿。
1先以个人信贷为例简约说明
信贷因其没有抵押物,所以对综合资质的把控要严格一点,呈现授信额度低、利率相对高、分期时间短、征信要求严、客群分布广等特点;同时产品类别丰富、用款方式灵活、审批时效快、容易钻空子等特征也很明显。
信贷中银行对还款能力的测评主要在工作和收入俩方面考量。工作情况看:单位性质和大行业、工作时长、工作连续性和关联度、部门和工种。
单位性质这块各商业银行都有自己的白名单,虽有出入大同小异。以某商业银行白名单为模版,大家做个参考!第一梯队:
1、 政府机关、事业单位
2、 银行业
3、 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
4、 区县级以上公立医院
5、 公立中小学及幼儿园
6、 全国性电力 电信
这一梯队都是妥妥的“铁饭碗”
第二梯队:
1、央企和国有大型企业
2、世界500强、中国500强
3、烟草、石油等垄断性行业
4、知名互联网企业、某度、某宝等
5、上市公司(新三板除外)
这一类都属于垄断性或者稳定性强的行业巨头。
第三梯队:
1、综合型大型企业
2、注册资金5000万以上企业
3、行业内靠前的企业
4、具有区位优势、行业优势企业
第四梯队:
普通非限制行业单位
第五梯队:
限制类或者禁止类企业
鉴于容易引发争议和各种歧视黑,限制类行业不一一赘述,这类人员向银行递交申请的时候,自有人会告知一切。
工作时长很容易解释,从业时间、工龄时间长的人群贷款审批更容易加分,但一般工作年限超过3年,年龄25岁以上者就满足基本评分了。在某一行业逐步高升是最好的,直接反映对标就是收入增长和社保权益增加,这块会单独开讲,看下文即可。
相对的,如果工龄二三十年,职务一直不变、收入恒温、年龄又超过50岁,反而又是降分的标准了,年龄超过60岁这个退休堪,基本可以告别信贷了。阴极阳生、阳盛而衰,自然之理,较真无意义。工作连续性和关联度,也是事关还款能力稳定的一个因素。一个频繁跳槽,每家公司都呆不够半年的客户,先不说他收入能否持续,但是个人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都难以令人信服,测评分自然很低了。
更有断断续续工作,中间隔几个月空档期的,收入尚不连续,更无法保证每个月稳定还款了。另一个是行业跨度特别大的也易引发风险,这类客群行业属性尚不稳定,易引发断档风险。所以这两类客群都是容易触发风险评分的。
一般来说一年内换工作不超过俩次,工作转换间断档不要超过一个月,当前单位工作满半年,是信贷进件的基本要求,个别银行可以放宽到当前单位3个月,但是月收入另有要求,这个后文会提到。部门和工种也是比较直观的因素。一般来说行政类岗位优于业务类岗位,尽管后者可能收入更高;研发团队和财务、人事类更具专业性的部门是银行优选的客群;年收入N倍于普通岗位的高管最容易成为银行的首选。
一如工作时长,企业负责人这类顶级岗位反而又限制较多,主要是承担风险责任更大,有抵押物情况下,抵押经营类产品更适合,个人信贷反而不如普通高管。
当然最基层的部门和岗位,尤其是外包性质那种,就不例如了,又等同于限制类和禁入类客群了。工作情况大概分析到这,后续会不断增删改易,希望会越写越好,越写越规整,本人虽从业多年,文笔只好惹人雅笑
收入证明:
目前信贷圈默认的收入证明主要是:社保、公积金、工资流水、个税证明“四大名捕”,是最直观,最有效的;
商业保单、按揭贷款记录、房屋租金、存款、理财、股票等资金证明、当地(京牌)车产等次级证明,效力自然不如四大,但是也很直观了;
而学历、职业资格证书、芝麻分、他行信贷记录、奢侈品等再次级证明只是侧面反推,不过实实在在的也有银行、机构认这些证明,只要有机构认,自然也有其价值属性。
今日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