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截至2018年1月初,央行共为271家支付机构发放了《支付业务许可证》,已被注销支付牌照的支付机构有28家,最终支付机构缩减至243家。这之中,"预付卡发行"业务许可150家,"预付卡受理"业务许可155家,两者的占比之和超过50%;其次,"互联网支付"业务许可共110张,占比21%。行业监管人士表示,针对支付牌照资源被浪费,量多且分散,业务发展不平衡的格局和状况,将计划严格总量控制、1~2年内消化部分存量、优化牌照资源配置。第三方支付机构严监管持续。
券商中国记者不完全统计,2018年第三方支付机构收到央行各地的罚单数量127张,其中涉罚金的105张,累计违规罚金及罚没总额2.064亿元。
相比之下,第三方机构“支付圈”统计,2017年央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出罚单109张、累计罚没2819.8万元,年内最高罚额是533.8万元;2017年的罚单数是2016年的3倍,不过2016年出现至少3起大罚单,累计罚额近亿元。
从罚单公布时间节点来看,阶段性、密集性发布特征明显。今年7月30日到8月6日,一周左右时间,第三方支付机构被以行政处罚和执法检查公示披露的处罚信息就有5则,包括总部位于北京、上海、深圳的6家支付机构;11月18日一天内,央行上海分行就下发10起对支付领域罚单,总罚款金额100多万元。
引发市场关注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是,2018年大额罚金罚单密集出现,千万元级以上罚单数6起,100万元-500万元罚单数8起,其中不少属于较早一批获得支付许可资质的知名持牌机构;而且,还出现一家机构因数次违规被罚的案例。
统计发现,105张罚单中,违反非银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罚单案例最多,达到了37例;其次是违反收单业务;而2018年全年,涉及外汇管理条例、反洗钱规定的罚单19例,相比往年数量明显增加,今年1月1日起,之前反洗钱针对的大额可疑监控将覆盖所有的第三方支付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