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信息
推荐平台

《青海省金融运行报告(2019)》摘要

       《青海省金融运行报告(2019)》摘要     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2018 年,青海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865 亿元,同比增长 7.2%,人均生产总值 47689 元,同比增长 6.3%,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 4.5%、7.8%、6.9%,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2.5%。全省金融业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贯彻落实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助力脱贫攻坚,切实防范化解各类金融风险,有效促进了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全年全省社会融资规模新增 165.5 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 5754.7 亿元,同比下降1.2%,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582.4 亿元,同比增长5.8%。

        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投资消费出口协同拉动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7.3%,增速较上年下降 3 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 6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35.6 亿元,同比增长6.7%。货物进出口总额 46 亿元,同比增长 3.5%,其中出口额 31.1 亿元,同比增长 8.1%,进口额 14.9 亿元,同比下降 5%。二是高技术引领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818.7 亿元,同比增长 8.6%。规模以上工业 33 个大类行业中,21 个行业增加值均较上年增长,其中: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有色金属产业、生物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 5.3%、18.6%、7.7%、24.5%和 21.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35.5%。建成比亚迪锂动力电池一期、青海铜业 10 万吨阴极铜等重点项目,开复工国电投 N 型电池、大美煤业尾气制烯烃等 132 个重点项目,启动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专项行动,盐湖氯化锂熔盐电解法制取金属锂生产线贯通。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 1200 万千瓦,清洁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 50.9%,德令哈光热发电项目填补了中国大规模槽式光热发电技术空白。新增页岩气资源等 3 家重点实验室,新登记科技成果 518 项,专利申请增长 43.7%,科技型企业数量提前一年实现倍增目标。三是特色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8 年青海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557.3 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 103.1 万吨,肉类总产量 36.5 万吨,保持平稳增长。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启动实施牦牛和青稞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组建优质农产品、枸杞、牦牛、三文鱼等产业联盟,举办首届农民丰收节暨特色农产品展销会,专业合作社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 56%。四是服务业运行质效提升。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完善电商服务网点建设,2018 年全省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 749.6 亿元,同比增长 25.3%,实现网络零售额 297.4 亿元,同比增长 34%。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旅游人数和总收入分别增长 20.7%和 22.2%,旅游关注度持续提升。城乡文化阵地建设扎实推进,广播影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民族舞剧《唐卡》在全国多地巡演,迎接改革开放 40 周年影片《天慕》反响热烈。五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序推进。退出煤炭产能 69 万吨,减免企业税费 105.3 亿元。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工商登记实现“四十一证合一”,新增规模以上企业 44 户、中小微企业 1010 户。扩大国有企业“3+10”改革试点,省属企业在改革脱困中实现提质增效。稳妥开展农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六是“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实效。六成以上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同比下降,自然保护区内的矿业权全部注销。扎实推进各类重点生态工程,完成营造林 406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3%,涵盖水面、湿地、林草的蓝绿空间占比超过 70%。


        金融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框架的结构引导作用增强。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组织开展宏观审慎评估(MPA),建立了从事前到事后的评估体系,并依据评估结果加强督导,评估合格率达到100%,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经营稳健性显著提高。落实定向降准和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 累计释放金融机构可贷资金23亿元,全部用于增加“三农”、小微企业、脱贫攻坚等普惠领域的信贷投放。2018年末,全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129.9亿元,同比增长11.9%,较全省贷款增速高6.1个百分点。优化再贷款、再贴现资金配置结构,向金融扶贫和小微企业等领域集中,在全省各市州设立再贴现转授权窗口,开通再贴现“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民营、小微企业票据见票即贴。全年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117亿元,其中扶贫再贷款98亿元,支小再贷款18亿元,办理再贴现1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0.4%、123.6%、146.3%和76.9%。二是银行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固。2018年,青海省银行业在资产负债规模小幅收缩,盈利有所下降,不良贷款“双升”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贷款保持了适度增长,信贷投放重点突出,全省工业贷款余额2014.7亿元,比年初增加104.7 亿元,同比增长4.5%,持续做好钢铁、煤炭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转型升级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发展成效显著,全年深度贫困地区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37.8 亿元,同比增长2.8%;4.1万户“三有一无”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贷款支持,覆盖率达到73.2%。全省“530”扶贫小额信贷余额12亿元,同比增长118%。存款增长趋缓,非金融企业存款下降较多。存贷款利率水平基本稳定,各期限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略有上升,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下行。跨境人民币业务量下降。三是证券期货公司经营平稳。法人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经营总体平稳,盈利受整体市场影响有所下降,但经营风险基本可控,16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实缴规模146.7亿元,同比增长13.7%,私募基金超过97%投向本省企业,有效发挥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四是保险业有效发挥“经济稳定器”作用。青海省成为全国首个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实现全覆盖的省份。率先启动商业车险自主定价改革,车险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服务成本稳步下降。全省保险公司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4.4%,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9.3%,各项保险赔付支出同比增长18.6%。五是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社会融资增量回落,全省首单绿色金融债成功发行,首支“双创债”成功注册。全年青海省货币市场成员交易量进一步上升, 省内金融机构票据融资稳步增长。六是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试建“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910户中小微企业建立电子信用档案。92%的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评定信用县、乡(镇)、村、信用户分别同比增长150.0%、8.0%、9.2%、5.4%。贫困户“谅解+救济”信用修复机制成效显著,1652户信用得到修复的贫困户再获贷款5575.2万元。“固定平台+移动展业+流动金融服务车”多维度移动金融服务模式得到推广,移动支付产品在青海省便民支付领域普及应用。

       2019年,青海省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及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推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上下功夫、求实效,发展清洁能源、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强营商环境、基础设施等软硬环境建设,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循环。青海省金融业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将认真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提高金融管理和服务效率,加强金融风险防控,促进青海省经济金融持续健康发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信用帝 » 《青海省金融运行报告(2019)》摘要

福州贷款找我们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