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业内了解到,流量生意已经进化为分工细致且成熟的产业链,但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陈思介绍,金融服务需求层次很多,不同机构对用户金融需求的挖掘能力也不同。“业内很多机构都是要把同一批流量推给数百家平台的。这样可以使得其采购的流量价值最大化。这是流量的回收和精细化分发。”
在当下的互联网借贷平台中,既有户均借款额较大在上万元的平台如宜人贷,也有瞄准3000-5000元户均借款的平台,更有件均金额500-800元的借款人。不过件均金额过低意味着其用户还款能力和意愿都较差,利率很高才能覆盖其成本。这也是此前现金贷问题较为严重的领域。随着监管加强对现金贷领域乱象的整顿,从业机构普遍提高了用户审核门槛。
但流量被反复转卖带来的问题是多头借贷。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此前披露的一则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在其平台上披露信息的100家P2P会员机构累计服务借款人数9685万人。
重庆一家网络小贷总经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仅是通过P2P渠道服务的部分借款人,还未包括小贷、消费金融公司等渠道。“我们的感知却是身边并没有这么多借款人”。这说明行业的多头借贷情况非常严重。部分原因即在于同一批流量被反复分发。
李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当前行业也担心这一风险地雷。多数贷款流量分发平台为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中,包括用户的智能匹配,还会提醒用户借贷次数过高,提醒还款。达到一定数量后用户便难以再从行业获得借款。这也是为了提升金融机构的流量合作效果。
陈思则认为,流量反复分发并不必然带来多头借贷。关键在于互联网金融领域缺少像央行征信系统这样的基础设施。但这样的确会带来用户质量越来越低。当前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能从百度等大型渠道获得的客户层级不及其自身客户。“最重要的是挖掘新的流量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