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信息
推荐平台

中诚信国际评级报告(中诚信国际行业展望:个人消费类贷款证券化2022年度展望)

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发行规模企稳回升,后疫情时代产品表现或将进一步分化。

要 点

宏观方面,2021年我国经济持续修复,居民消费信贷需求逐步回升,但消费信贷增速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截至2021年末,金融机构短期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包括信用卡及消费信贷)为9.36万亿元,同比增速上升至6.59%;

政策方面,监管部门持续出台多项政策和规定性文件,进一步保护个人信息和金融消费者权益,并规范了信用卡经营和互联网贷款管理;

发行方面,2021年,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发行规模有所回升,全年发行规模合计471.88亿元,同比上升25.03%;

发行利率方面,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优先级(AAAsf)证券发行利率区间在2.66~6.00%,次优先级(AA+sf/AAsf)证券发行利率区间在2.73~6.50%,与2020年相比区间有所扩大。与一年期中债中短期票据到期收益率相比,商业银行发起的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AAAsf级别利差区间在-43.22~21.95BP,消费金融公司发起的产品AAAsf级别利差区间在-21.74~239.06BP,不同发起机构的发行利率差异较为明显;

二级市场方面,2021年,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成交金额为148.63亿元,较2020年全年增加9.84%;交易笔数107笔,笔均金额1.39亿元,二级交易活跃性有待提升;

资产池特征方面,2021年发行的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的资产池特征继续呈现单笔金额小、资产池高度分散的特征,且入池资产合同利率/手续费率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

存续期产品表现方面:

? 逾期率方面,伴随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全面复工复产,疫情对居民收入和生活消费产生的冲击逐步减弱,2021年发行的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基础资产逾期表现明显改善;

?违约率方面,近年来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的累计违约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21年受局部地区疫情反复及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资产池质量继续承压;

?个人消费贷款ABS产品基础资产回收率普遍较低,早偿率受产品特性影响有所差异;

?在后疫情时代、居民杠杆率高企、经济增长乏力、居民收入增长波动的背景下,需持续关注个人消费信贷的信用表现情况。

2021年,我国经济持续修复,短期个人消费类贷款余额规模逐步回升,但增速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局部地区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消费者信心指数呈波动下降态势。由于居民杠杆率持续处于高位,消费信贷的信用表现或将持续承压。同时,监管部门继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旨在进一步保护个人信息和金融消费者权益、规范信用卡经营和互联网贷款管理。

2021年上半年,受益于政府“动态清零”政策,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居民生活消费预期和消费信心不断修复,居民消费信贷需求逐步回升。进入下半年,疫情局地散发,加之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我国短期个人消费信贷规模增速呈放缓趋势。从金融机构口径下个人贷款余额来看,截至2021年末,金融机构个人贷款余额为71.11万亿元,其中中长期个人消费贷款(以住房抵押贷款为主)余额为45.53万亿元,短期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包括信用卡及消费信贷)为9.36万亿元,较2020年末分别增长19.81%、11.62%、6.59%。其中,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局部地区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短期个人消费贷款余额月增速进一步放缓,由年初11.81%下降至年末6.59%。截至2021年末,短期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占个人贷款余额比例同比下降至13.16%。

金融机构短期个人消费类贷款主要由信用卡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构成,且以信用卡贷款为主。从信用卡使用情况来看,截至2021年9月末,信用卡发卡量累计已达到7.98亿张,人均持卡数量为0.57张。同期,受益于疫情影响逐步消退及前期低基数等因素影响,信用卡授信总额20.66万亿元,同比增长11.14%;使用金额8.40万亿元,同比增长8.25%,但增速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授信使用率40.66%,基本与上年持平。

2021年,在局部地区疫情反复、电力短缺、房企债务危机等负面因素影响下,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者信心指数呈波动下降态势。与此同时,居民杠杆率与上年末持平,仍旧处于高位。

居民杠杆率持续处于高位及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都将影响居民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从而对消费信贷的信用表现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从信用卡资产质量来看,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整体较为稳定。截至2021年9月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为869.26亿元,占应偿信用卡信贷总额的比例为1.04%。总体上,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应偿信贷总额的比例自2017年起呈下降的趋势,但考虑到2017年以来银行间市场发行信用卡不良贷款证券化产品121单,累计处置信用卡不良贷款3,590.20亿元,这一比例可能低估了信用卡逾期的水平。其中,2020年1~9月和2021年1~9月分别通过发行信用卡不良贷款证券化产品处置信用卡不良贷款600.01亿元和771.16亿元,若还原该部分不良贷款,则截至2021年9月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应偿信用卡信贷总额比例与上年同期水平基本持平。

政策方面,随着对个人信息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愈发重视,监管层面持续在保护个人信息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促进合规经营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政策和规范性文件。

保护个人信息和金融消费者权益方面,2021年8月,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处理金融账户等敏感个人信息,应当取得个人同意,个人有权撤回其同意,且个人信息处理者应提供便捷的撤回同意方式。2021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征信业务管理办法》,明确信用信息的定义及征信管理的边界;对征信业务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明确规定;强调信用信息安全和依法合规跨境使用;提高征信业务公开透明度。

促进合规经营方面,随着经济整体稳中向好,银行信用卡业务也迎来了恢复性增长,监管部门出台多项政策,进一步规范信用卡经营。同时,针对近年来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迅猛,监管部门也在互联网贷款领域形成了更系统、全面的监管要求。

具体来看:

规范信用卡经营

2021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推进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决定“信用卡透支利率由发卡机构与持卡人自主协商确定,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发卡机构应充分披露信用卡透支利率并及时更新,应在信用卡协议中以显著方式提示信用卡透支利率和计结息方式”;2021年10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服务煤电行业正常生产和商品市场有序流通保障经济平稳运行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要求规范信用卡经营行为和分期管理,规范银行机构与消费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2021年11月,银行业协会发布《信用卡催收工作指引(试行)》,指引在催收行为、催收行为规范、外部催收机构管理、内控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和自律惩戒等几方面做了进一步明确和调整;2021年12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意见征求稿)》,内容包括强化信用卡业务经营管理、严格规范发卡营销行为、严格授信管理和风险管控、严格管控资金流向、全面加强信用卡分期业务规范管理、严格合作机构管理、加强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加强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等。

互联网贷款管理

2021年2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进一步强化独立风控要求,督促商业银行落实风险控制主体责任,自主完成对贷款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具有重要影响的风控环节,并对商业银行与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贷款的出资比例、集中度、跨地域开展业务等事项,细化提出监管标准,引导商业银行进一步规范互联网贷款行为,促进业务健康发展;2021年3月,银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规范了放贷机构及其外包合作机构的营销行为,加强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风险管理,规范催收行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同时部署开展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监督检查和排查整改工作;2021年11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银行服务市场调节价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银行要“了解互联网平台等合作机构向客户提供的服务内容和价格标准,在合作协议中约定服务价格信息披露要求、三方争议处理责任和义务等内容,禁止合作机构以银行名义向客户收取任何费用。要持续评估合作模式,及时终止与服务收费质价不符机构的合作”。

表1:2021年我国消费金融行业主要政策

总体上看,2021年,居民消费信贷需求伴随国内经济修复呈现逐步回升态势,但受局部地区疫情反复及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信心有所下滑,消费信贷增速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居民杠杆率持续处于高位,消费信贷的信用表现或将持续承压。政策方面,消费金融行业监管内容更加细化,监管力度有所加强,旨在引导该行业更加规范、健康地发展。

2021年银行间市场个人消费类贷款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有所回升,发起机构数量较上一年也有所增加,从发行单数上看消费金融公司依旧超越商业银行占据发起机构的主要位置。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我国经济持续修复,居民消费信贷需求逐步回升。在此背景下,银行间市场个人消费类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较上一年有所回升。2021年,银行间市场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共发行16单,发行规模471.88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25.03%。

从基础资产类型来看,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可分为一般消费贷款ABS产品和信用卡分期ABS产品,2021年一般消费贷款ABS产品发行13单,发行规模合计为243.68亿元,较2020年增加32.69%;信用卡分期ABS产品发行3单,发行规模合计为228.20亿元,较2020年增加17.77%。

从发起机构来看,2021年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发起机构共有10家,其中商业银行5家(分别为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和交通银行),较上年增加3家,共计发起6单,发行规模合计338.35亿元,占比71.70%;消费金融公司5家(包括捷信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和湖北消费金融),较上年增加1家,共计发起10单,发行规模合计133.53亿元,占比28.30%。在上述消费金融公司中,杭银消费金融和中邮消费金融为首次发起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

2021年,有3家消费金融公司获银保监会批准成立,分别为苏银凯基消费金融、重庆蚂蚁消费金融和四川省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其中,苏银凯基消费金融由江苏银行、台湾凯基商业银行、海澜之家以及五星控股四家股东联合发起设立,注册资本26.00亿元,各股东出资比例分别为54.25%、36.17%、7.5%和2.08%,是一家不设立线下营业网点、以科技驱动网络贷款全流程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注册资本80.00亿元,前三大股东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洋商业银行有限公司和国泰世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50.00%、15.01%和10.00%。四川省唯品富邦消费金融由唯品会(中国)有限公司、特步(中国)有限公司和富邦华一银行有限公司共同设立,注册资本5.00亿元,各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49.90%、25.10%和25.00%。截至2021年底,在银保监会批准成立的3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已有15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得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的批复,其中有9家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起了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分别是兴业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和杭银消费金融。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金融公司成立满三年,符合申请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的监管要求,未来将有更多的消费金融公司参与到资产证券化市场中来。

从发行利率来看,优先级(AAAsf)证券发行利率区间在2.66~6.00%,次优先级(AA+sf/AAsf)证券发行利率区间在2.73~6.50%,与2020年同级别证券发行利率(利率区间分别为3.45~4.67%和3.70~5.18%)相比区间有所扩大。与一年期中债中短期票据到期收益率比较,商业银行发起的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AAAsf级利差区间在-43.22~21.95BP;消费金融公司方面,AAAsf级利差区间在-21.74~239.06BP。

消费金融公司发起的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发行利率普遍高于商业银行发起的产品。不同消费金融公司之间发行利率也有较大差异,以优先级证券为例,捷信消费金融发起的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AAAsf级证券的发行利率明显高于其他发起机构,而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中邮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和兴业消费金融同级别证券的发行利率则相对较低。

从交易量来看,2021年,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成交金额为148.63亿元,较2020年全年增加9.84%;交易笔数107笔,笔均金额1.39亿元。2021年全年银行间市场信贷ABS产品成交金额共计7,470.33亿元,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成交金额仅占1.99%,二级交易活跃性有待提升。

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的入池资产具有单户金额小、分散度极高、剩余期限较短的特点,由于不同发起机构消费信贷产品特征不同,不同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间资产池特征存在差异,但入池资产合同利率/手续费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

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的基础资产多为无抵质押或保证担保的信用贷款,单户金额小,同质性较高,资产分散度极高。2021年发行的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的基础资产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平均单户贷款未偿本金余额小、资产池分散度高。2021年发行的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入池资产平均贷款户数为185,426.75户,平均单户贷款未偿本金余额7.87万元,资产池分散度较上一年略有下降。商业银行发起的产品平均单户贷款未偿本金余额小于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发起的产品基础资产包括信用卡分期贷款,其单户授信额度较小、剩余期限较短。2021年发行的信用卡分期贷款ABS产品,入池资产平均单户贷款未偿本金余额在0.88~1.19万元之间,资产池分散度极高。

入池资产合同利率/手续费率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2021年发行的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入池资产平均加权平均合同利率为15.19%,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按发起机构类型来看,商业银行发起的产品基础资产加权平均合同利率大多在6~17%之间,消费金融公司发起的产品基础资产加权平均合同利率在11~24%之间,高于银行类产品。这主要是由于消费金融公司客户资质弱于银行,风险更高,因此需要收取更高的利率。此外,由于消费贷款的本息偿还方式多采用等本等息,即计息方式为全额计息,因此资产池现金流的内部收益率与资产池的账龄相关,即账龄越长、内部收益率越高。总体来看,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入池资产利率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为ABS产品带来了更高的超额利差,提供了一定的信用支持。

基础资产加权平均剩余期限较以往产品变化不大,但产品间有所分化。2021年发行的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基础资产平均加权平均剩余期限为15.94个月,与2020年基本持平。商业银行方面,2021年资产池平均加权平均剩余期限为11.73个月,较2020年增加1.79个月,主要由于安顺2021-1入池资产为车主贷2,剩余期限较长(达26.65个月)。消费金融公司方面,2021年资产池平均加权平均剩余期限为18.46个月,较2020年缩短0.96个月。消费金融公司发起的产品基础资产剩余期限较长或与其贷款用途相关。例如,兴晴2021-2和兴晴2021-3的入池贷款主要用于装修等大额消费,具有单笔金额较大、期限较长等特点。

2021年发行的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累计违约率较2020年呈现小幅上升趋势,消费金融公司发起的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累计违约率高于商业银行发起的产品。受局部地区疫情反复及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部分地区或行业内借款人偿债能力有所下降,消费贷款资产信用表现继续承压

累计违约率3

目前银行间市场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普遍对累计违约率的定义为逾期超过90天的贷款金额/资产池初始规模。与其他个人消费信贷资产(如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汽车贷款)相比,个人消费类贷款多为无抵质押或保证担保的信用贷款,受经济周期的影响相对较大。从2017~2021年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截至2021年末的表现来看,其累计违约率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

分发起机构类型来看,商业银行发起的ABS产品较消费金融公司发起的ABS产品累计违约率低。这主要是由于,商业银行零售客户基础庞大、风控体系成熟、资金成本低,商业银行获取的客户质量相对更好。但我们也注意到,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消费金融公司发起的ABS产品累计违约率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或与近年来消费信贷规模扩张过快,消费金融行业服务客群下沉相关,叠加局部地区疫情的反复和宏观经济的下行压力,个人消费类贷款资产信用表现或将继续承压。

2021年银行间市场共发行16单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截至2021年末,累计违约率处于0.00%~5.50%之间。消费金融公司发起的产品中,“捷赢”系列累计违约率整体较高,处于2.48%~5.50%之间,但较2020年发行的“捷赢”系列有所下降;楚赢2021-1和楚赢2021-2分别存续2期和3期,累计违约率分别为1.04%和0.51%,由于该产品为按季度分配(3期即9个月),违约表现尚合理;同时,2021年新增参与发起产品的两家消费金融公司中邮消费金融和杭银消费金融,其发起的邮赢2021-1和杭邦2021-1,由于存续期较短,尚未观测到违约表现。商业银行发起的产品中,大部分存续期较短尚未观测到违约表现。平安银行发起的安顺2021-1,共存续4期,累计违约率为0.90%,在商业银行中处于相对较高水平,或与其资产特征和对应客群有关。安顺2021-1入池资产为车主贷,即以汽车作为抵押物、用于个人消费或经营的现金贷款,入池贷款加权平均利率16.79%,处于较高水平。

逾期率

伴随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全面复工复产,疫情对居民收入和生活消费产生的冲击逐步减弱,2021年发行的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基础资产逾期表现明显改善。从存续产品表现来看,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基础资产1~30天、31~60天、61~90天的逾期率较2020年整体下行。与过去三年同期水平相比,存续产品基础资产1~30天及31~60天的短期逾期率已基本回落至疫情前水平,61~90天的逾期率较2020年有所下降,但依然高于疫情前水平,可见局部地区疫情的反复对居民收入和生活消费的冲击并未完全消除,经济增速的放缓对个人偿债能力产生了一定影响,逾期资产的迁移率有所升高,未来或将进一步推升基础资产累计违约率的升高。

年化累计回收率5

我们观测了2016~2021年部分已完成兑付的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在存续期的整体回收表现,消费金融公司发起的产品平均年化累计回收率为12.46%,其中中赢新易贷2016-1表现相对较好,年化累计回收率达到31.33%,但该系列其余两单产品回收率较低。“兴晴”系列产品平均年化累计回收率为5.59%,在消费金融公司发起的产品中处于较低水平。“捷赢”系列产品平均年化累计回收率为13.18%,其中2020年发行的“捷赢”系列产品平均回收率为14.04%,较2019年发行产品回收率(12.32%)有所上升。

商业银行发起的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平均年化累计回收率为6.36%,低于消费金融公司发起产品的回收率。其中橙易2016-1入池贷款附带房屋抵押,因此回收率较高,除此之外“臻元”系列产品回收表现较好,平均年化累计回收率为13.03%,明显高于“和享”系列(6.79%)、“和智”系列(4.82%)、“惠益”系列(3.70%)和“交元”系列(2.94%)。整体来看,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回收率相对偏低,主要由于个人消费类贷款大部分为信用类贷款,其回收基本依赖于对借款人的催收,没有抵押物处置作为回收来源。2021年受部分地区疫情反复和防控政策的影响导致贷款服务机构贷后管理工作存在一定阻碍,部分地区催收工作无法开展,从而影响资产回收周期,回收率表现未来需进一步观察。

早偿率6

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入池资产加权平均利率较高,早偿可能造成超额利差下降。除借款人自身财务状况影响外,发起机构的提前还款政策对借款人早偿意愿会产生较大影响。早期商业银行对信用卡分期贷款的早偿要求比较严格,提前还款不仅会产生一定比例的罚息,而且提前还款部分的手续费不减免,借款人早偿的动力不足。而消费金融公司的提前还款政策更加灵活,且由于贷款利率较高,借款人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条件下更有动力早偿。2021年下半年开始,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入池资产早偿率上升明显,或与消费贷款利率较高,央行全面降准促使借款人进行贷款置换有关。

结 论

2021年,我国经济逐步回归常态,居民消费信贷需求逐步回升,相应地,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发行规模企稳回升。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全面复工复产的背景下,疫情对居民收入和生活消费产生的冲击逐步减弱,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基础资产逾期表现得到明显改善。尽管如此,后疫情时代局部地区疫情反复、居民杠杆率持续高位、经济增速放缓,都对个人偿债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累计违约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我们预期未来个人消费类贷款ABS产品表现将进一步分化,拥有优质客群、核心风控技术及完善贷后管理机制的机构发起的ABS产品表现将更为稳定。

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超常规政策退出、中长期结构调整以及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下,2021年我国经济增长整体呈走弱的态势,消费者信心指数亦呈现波动下降态势。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多重压力,且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我们需关注经济下行及消费需求修复对消费信贷资产信用表现的影响。

【1】同一天发行的产品选取发行利率较低者进行分析。

【2】针对车主在家庭装修、旅游、留学、婚庆、医疗等个人消费、经营用途的贷款,抵押物为车辆。

【3】累计违约率=累计违约金额/初始起算日资产池余额。

【4】累计违约率=∑各产品发行后各期的违约金额/∑各产品初始起算日的资产池余额,仅选取表现期超过6期(含)的产品统计累计违约率,本小节同。

【5】累计回收率=累计回收额/累计违约额,年化回收率=累计回收率/表现期天数*365,其中表现期天数包括封包期。部分已兑付完毕产品受托报告未披露相关数据,故剔除。

【6】对早偿率的统计从各产品第二个表现期开始,并已年化处理。

本文源自中诚信国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信用帝 » 中诚信国际评级报告(中诚信国际行业展望:个人消费类贷款证券化2022年度展望)

福州贷款找我们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